首页 > 最新动态 > 今日焦点 更多菜单 Menu

解读 “两新” 文件,指明超长国债 2025 投向哪里

发布时间:2025-03-03 字体: 放大 缩小 作者:微言、方正AI税务 阅读数:8

在2025年伊始,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犹如一颗投入经济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政策的发布,不仅预示着国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坚定决心,更明确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在2025年的重点投向——“两新”领域,为众多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两新”政策再度升级,超长期国债助力产业腾飞

在1月8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着重指出,“两新”工作,尤其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加速绿色转型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2025年,将实施“扩围提标”策略,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范围。

(一)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全面扩容

传统领域持续深耕:在过往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的基础上,2025年继续加大对这些传统领域的支持力度。以工业领域为例,鼓励企业淘汰老旧设备,引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生产设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与污染排放。一家传统机械制造企业,通过更新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30%,能源消耗降低了20%,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增强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新兴领域强势加入: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三个领域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畴。在电子信息领域,支持企业建设先进的芯片制造生产线、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等,助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安全生产领域,资金将用于支持企业购置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应急救援装备等,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设施农业方面,支持建设智能化温室大棚、精准灌溉与施肥设备等,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例如,某电子信息企业计划建设一条先进的5G通信设备生产线,通过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成功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二)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项目稳步推进

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完善补贴实施方式,强化项目谋划和跟踪调度。老旧船舶不仅能耗高、运输效率低,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报废更新,可推动船舶运输行业向绿色、高效、安全方向发展。某海运公司淘汰了一批老旧的燃油运输船舶,更换为新型节能型船舶,新船舶采用了先进的动力系统和轻量化材料,能耗降低了15%,运输能力提升了20%,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三)回收循环利用建设项目蓬勃发展

支持全国性资源回收平台建设:助力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加快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该平台将整合各类资源回收渠道,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推动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例如,通过该平台,废旧金属、塑料、纸张等资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分类、回收与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回收网络建设: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基层网点优势,加快健全标准化规范化回收利用网络,推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在一些农村地区,供销合作社利用其广泛的基层网点,设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点,方便农民将废旧农具、农药瓶等进行回收处理,既改善了农村环境,又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

加强技术攻关与企业培育:加大对回收循环利用重大技术装备的科技攻关投入,培育一批资源循环领域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与质量,降低成本。某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设备,将废旧电池中的锂、钴等稀有金属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回收,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支持方式多样,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一)投资补助精准发力

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国家根据项目的技术先进性、产业带动性等因素,给予一定比例的投资补助。例如,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计划建设一条新的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于其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给予了1亿元的投资补助,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二)设备更新贷款贴息双重优惠

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作用,对符合有关条件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相关的银行贷款本金,在中央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额外贴息。假设一家企业为更新设备向银行贷款1亿元,贷款年利率为5%,在中央财政贴息1.5个百分点后,企业实际承担的年利率为3.5%。国家发展改革委再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行额外贴息,若贴息1个百分点,那么企业实际承担的年利率将降至2.5%,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了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的积极性。

三、审批与储备优化,保障项目高效落地

(一)审批流程简化高效

总体按照“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方式进行筛选把关,简化申报审批流程。以往企业申报项目,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审批,耗时较长。如今,地方政府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核,将符合基本条件的项目上报国家复核,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某企业申报的设备更新项目,原本预计审批时间需要6个月,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所有审批手续,项目得以提前开工建设。

(二)项目储备常态化

对标技术、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设备淘汰目录等,深入开展各领域存量设备评估诊断,分领域分行业明确设备更新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常态化储备。例如,在工业领域,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设备更新目标,如在未来3年内,将某类高能耗设备的更新率提高到50%。同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强化土地、资金等各类要素保障,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可落地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四、政策实施期限明确,企业需抢抓机遇

该政策有效期为一年,到2025年12月31日截止。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这一年的时间内,抓住政策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对于有意向进行设备更新或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项目的企业来说,时间紧迫,需要尽快梳理自身项目情况,准备相关申报材料,确保在政策有效期内享受到政策红利。

五、企业申报国债项目条件明晰

(一)设备更新投资达标

设备更新方面,企业的设备投入需达到一定规模。虽然当下规定500万以上用作储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以优质企业及优质项目为主,部分省份甚至规定项目设备投入需达到1亿元方可申报第一批。例如,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计划更新生产设备,设备投入预算达到8000万元,符合申报要求,通过申请国债项目资金支持,顺利推进了设备更新项目,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重点领域投入充足

在“两重”领域或者部分中央预算内项目方面,要求企业投入达到1亿甚至2亿元,无论是基建还是设备投入。某能源企业在参与一个大型能源项目建设时,项目总投入超过2亿元,其中设备更新投入8000万元,符合国债项目申报条件,成功获得了国债资金支持,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建设。

(三)产业领域符合要求

企业所属行业需查看当前颁布的行业标准以及落后淘汰产能目录,确保不在淘汰范围内。同时,要关注申报通知内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自身情况。一家纺织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和设备,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均符合最新行业标准,且产品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符合国债项目申报的产业领域要求。

(四)多种主体均获支持

无论是PPP项目、民企投资建设项目还是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均予以支持。这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例如,某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通过申请国债项目资金,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项目建成后,有效提升了当地污水处理能力,改善了环境质量。

(五)申报建设周期合理

申报建设周期不可超过项目总建设周期的50%,即建设不能是已完工的项目。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国债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正在建设且有资金需求的项目。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在项目建设的前2.5年内,符合申报条件,通过申请国债资金,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申报建设项目资金规模合理

项目的资金规模、铺底资金需合理。企业在申报项目时,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资金需求,确保资金使用效率。例如,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在申报国债项目资金时,详细核算了项目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合理确定了资金需求规模,提高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七)外资企业与港澳台企业情况

外资企业目前未获支持,港澳台企业则需企业背景强大。这一规定体现了政策在支持对象上的侧重点。例如,某背景雄厚的港澳台企业,在参与内地的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资金实力,符合国债项目申报要求,获得了资金支持。

六、申报超特国债前期手续完备

符合投向的超长期国债项目,需录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并具备完备的审批事项(要件)。这些要件涵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海预审、选址意见书)、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节能评估与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者项目核准、项目备案证)、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资金申请报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开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等。企业在申报项目前,需提前做好各项手续的办理工作,确保项目申报的顺利进行。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两新”领域的支持力度空前,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应深入了解政策内容,积极准备申报材料,抢抓政策机遇,实现自身的升级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您好!为了更好的体验我们的服务,请您 OR


评论一下

通知公告Notification announcement

今日焦点Focus today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甘肃方正,一分钟完成注册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