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科技创新成为重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变量。在此背景下,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创新动能,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课题。对于省属国有企业而言,研发投入强度的量化要求,既是响应国家创新号召的责任担当,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现象:不少企业未建立专门的研发部门,缺乏专业研发团队支撑,实际研发投入远未达标。为满足硬性指标,不惜通过虚列研发项目、乱归集费用等方式 “凑数”,看似合规的研发投入强度背后,是大量水分与形式主义。更值得警惕的是,在此基础上申请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建立在不规范、不真实之上,使企业面临严峻的税务稽查风险。
这些虚增的研发数据、空转的项目流程,既无法转化为真正的技术突破,更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毫无裨益,反而可能消解创新生态的公信力。因此,打破 “数字达标”的桎梏,让研发投入真正成为孕育创新的土壤,绝非企业单方面的责任,还需要政府部门协同发力。
一、我国研发体系的发展演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科技基础薄弱且面临国际封锁,国家构建起政府主导的研发体系。通过行政指令调配资源,迅速形成涵盖多领域的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问世,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与国际地位。但随着时代发展,其弊端显现:科研与生产脱节,成果难转化;机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企业创新能力弱,改革开放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20%。
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启动,遵循 “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方针。改革初期(1985-1992 年),通过分类管理科研经费、开放技术市场、推动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型,打破科技与经济壁垒。随后(1993-1998 年),推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政策,同时设立多项科技计划并引入竞争机制。不过,传统体制束缚仍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未确立,科研成果转化率仅约 30%。
1998年后,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受重视。1995年 “科教兴国”战略启动,1996年开展《技术创新工程》,宏观管理体制变革,科技与经济主管部门协同,新主体涌现推动成果商品化与市场化。进入 21 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投入迅猛增长,2024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突破 3.6 万亿元,投入强度达2.68%,超越欧盟平均水平。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570 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产学研协同机制完善,新型储能等领域布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024年突破 6.8 万亿元,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同时,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布局,重大科研设施建成,基础前沿领域科研能力提升,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 11 位。
二、增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意义早已超越短期利益范畴,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与国家经济的长远走向紧密相连。这种积极意义在税额减免、经营业绩考核、市场竞争力提升等多个维度均有显著体现。
从税额减免角度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无疑是企业创新路上的助推器。自1996年我国首次推出该政策以来,历经多次优化升级,其适用范围不断拓宽,优惠力度持续增强。2023年,国家更是明确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确立为长期实施的制度性安排。这一政策意味着企业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在按实际金额扣除的基础上,还能额外享受100万元的扣除额度,大幅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这些实实在在的资金节省,能够重新回流到研发环节,形成“投入—节税—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持续探索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后劲。
在经营业绩考核方面,研发投入对关键指标的正向作用尤为突出。净利润与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其计算逻辑充分体现了对研发投入的重视。国有企业净利润考核指标的计算公式明确将研发开发费用全额视同利润加回,即净利润指标=研究开发费用+财务报表净利润;而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公式为:EVA =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的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 = 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1-25%)。由此可见,无论是净利润还是经济增加值,研发投入都是影响其数值的关键因素。在研发投入强度要求既定的情况下,随着企业收入的变化,研发投入会相应增减,进而带动这两项指标同步变动。这种考核机制设计,从制度层面引导企业主动加大研发投入,将创新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市场竞争力提升维度来讲,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塑造核心优势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推进,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企业若想站稳脚跟并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长期来看,持续的研发投入能帮助企业构建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综上,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在税额减免、业绩考核、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既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 国际税收专栏科普:国际税收不搞 “全球收税”,专解国家间 “税收分账” 难题
下一篇: 没有了!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