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不是国际社会征税,而是国家间切税收蛋糕。
要搞懂这个 “切蛋糕” 的逻辑,得先明白:在开放经济下,“税收蛋糕” 的来源变特殊了。过去封闭经济时代,各国只对本国境内的商品、收入征税,你的 “蛋糕” 在我境内,就归我切;我的 “蛋糕” 在你境内,就归你切,互不干涉。可现在不一样了 —— 甘肃的苹果卖到哈萨克斯坦,这笔销售收入既和中国(出口国)有关,也和哈萨克斯坦(进口国)有关;中国居民在沙特打工赚的工资,既涉及中国(居民所在国)的征税权,也牵扯沙特(收入来源国)的税收利益;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子公司,利润到底算在哪个国家的 “账本” 上,更是直接影响多国的税收收入。这些 “跨境的税收蛋糕”,成了国与国之间必须协商分配的焦点。
国际税收的 “切蛋糕”,首先体现在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上。简单说,就是针对同一笔跨境所得或交易,各国得明确 “谁优先切、谁补充切、谁不切”,避免 “重复切蛋糕” 让纳税人吃亏,也防止 “抢着切蛋糕” 引发国家间矛盾。比如针对跨境所得,国际社会常见的分配规则是 “来源国优先、居民国补充”: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建公路赚的钱,巴基斯坦作为 “收入来源国”,可以先按当地税率征税;中国作为 “居民国”,不会再全额征税,而是只对 “中国税率高于巴基斯坦税率的差额部分” 补征,相当于两国按约定比例分了这笔收入的 “税收蛋糕”,既保障了巴基斯坦的税收权益,也没让中国的税收利益受损。
再比如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税,过去有些国家会对出口商品征税,进口国也对同一批商品征税,相当于 “一块蛋糕被切了两次”,最终推高商品价格,阻碍贸易。后来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对国际贸易商品,由进口国单独征收国内商品税,出口国不再征税。这一规则看似是出口国 “让了一块蛋糕”,实则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降低贸易成本,最终通过更活跃的国际贸易,让各国都能从 “更大的蛋糕” 中获益,本质仍是一种平衡各方利益的 “蛋糕分配方案”。
而要让 “切蛋糕” 的过程更有序,就离不开国家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这相当于各国共同制定 “切蛋糕的规矩”,避免有人 “乱切”“多切”。这种协调分两种:一种是 “合作性协调”,也就是各国坐下来签协议,把 “切蛋糕” 的规则白纸黑字写清楚。比如我国已和 100 多个国家签订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里面明确了哪些收入归来源国征税、哪些归居民国征税,甚至约定了具体的税率上限,相当于给 “切蛋糕” 划好了 “刻度线”,企业和个人跨境经营时,不用再担心 “两国都要多切”。
另一种是 “非合作性协调”,更像是各国在 “蛋糕分配” 压力下的 “良性竞争”。比如上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担心本国企业和资本跑到税率更低的国家,纷纷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从平均 50% 降到如今的 23% 左右 —— 这就像各国为了 “留住蛋糕”,主动调整 “自己切蛋糕的比例”,本质上仍是国家间围绕 “税收蛋糕” 分配展开的博弈,最终形成了更符合全球资本流动规律的税率格局。
说到底,国际税收既不是 “国际组织征税”,也不是某一个国家的 “单方面税收”,而是国与国之间围绕 “跨境税收蛋糕” 展开的分配与协调。从甘肃企业跟着 “一带一路” 走出去,到普通人海淘、海外工作,背后都有这种 “蛋糕分配规则” 在发挥作用。搞懂国际税收,其实就是搞懂国家间如何通过规则,让 “跨境经济的蛋糕” 切得更公平、更合理,最终让各国、企业和个人都能在开放经济中受益。
上一篇: 公立医院免税资格申办问题面面观
下一篇: 没有了!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