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今日焦点 更多菜单 Menu

消费价格指数涨势突止 中国经济再遇通缩信号

发布时间:2006-08-14 字体: 放大 缩小 作者:邢飞 来源:北京晨报 阅读数:12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4个月的疾驰,突然在上月成为历史。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6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仅上涨1.0%.

  下降0.3个百分点,这微小的差异,却足以引起学术界的警觉。

  因为同是7月份,中国各项经济投资指标均在上涨,人们惊讶地发现,蔓延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在影响消费面前却无所作为。

  “由于食品在CPI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食品价格的回落对于本次CPI增幅下降的影响很大。”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袁刚明分析到。数据显示,7月份,除了粮食价格和水产品价格有微弱上涨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下降。

  对于7月份CPI数据,袁刚明点评到,“1%是衡量通货膨胀与紧缩的分水岭,7月份同比1%的增长说明,中国经济又回到了通货紧缩的边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月前曾表示,中国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应对价格上涨保持高度警惕。当时,作为衡量通货膨胀与居民生活成本的核心指标,CPI实现连续四个月的上涨,到6月份1.5%的增幅已达到上半年最高。

  而袁刚明认为,通货紧缩对中国的压力,要远远大于来自通货膨胀的担忧,7月份CPI增幅下降,表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更加严峻,“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投资引起的经济过热,而另一方面是反映在CPI上消费需求的不足。CPI本次的下降只能说明,国内过高的投资和低迷的消费并存的局面更加严重。”

  “迫切任务就是提高消费水平。”袁刚明建议,“一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目前的储蓄率,为居民消费解决后顾之忧。”

  但如何看待通缩,学术界一直有不同声音。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此前提出,目前中国的通货紧缩不一定妨碍增长。以通货紧缩型为起点的经济波动,将成为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甚至也可能是今后全世界经济波动的特点。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您好!为了更好的体验我们的服务,请您 OR


评论一下

通知公告Notification announcement

今日焦点Focus today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甘肃方正,一分钟完成注册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