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新准则内容及变化
一、制定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发布背景
(一)会计所处环境变化影响
世界经济一体化
其他国家的国际化策略
降低企业筹资成本
(二)使用者需求的变化的影响
收入费用观
资产负债业观
(三)回归会计自身的原则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结构
第一层次:基本准则
第二层次:具体会计准则
包括:一般性业务准则
特殊性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
报告准则
(一)、基本准则的内容:
1、相当于ASB和FSB概念框架
2、建立了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的传统地位
基本准则的制定
新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 基本原则 职业判断
3、会计计量上除历史成本外,适度引入其他计量属性,如重置成本、可变净价、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4、增加了新的会计要素: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指除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
(二)具体准则
1、存货:①产品成本的确定。销售成本的结转,期未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
②、存货成本中的借款因素
要针对某些特殊的,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购建和建造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消售状态的存贷,相关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
③存货跌价准备
2、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按权益法核算
(1)、投资收益的确认
(2)、投资损失的确认:对亏损应以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及其他实质 减记为零为限
成本法: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3、投资性房地产:为取得租金资本增值,或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土地使用权)
会计规定:
(1)、成本模式
房屋建筑物: 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2)、公允价值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获得,可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益。
4、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界定
(2)、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
对于特殊类型的固定资产,在实际付出成本的基础上应考虑弃置费用因素,如核电厂填埋费用
(3)、固定资产或成本的确定
延期支付固定资产购置价款的情况:
会计规定:固定资产按将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确定。
(4)、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
已提供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外,其他所有固定资产应提折旧,包括不使用,无需用的固定资产
(5)、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净残值
(6)、减值及提取减值后折旧的提取
5、无形资产
(1)、研究开发费的处理
会计规定
研究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支出
开发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税法规定:盈利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可以加计扣除。
(2)、后续计量
会计规定: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分期摊消
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不摊消,但发生减值时应提取
相应的减值准备
税法规定:不短于10后
差异: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否摊消
6、非货币性交易
如果有关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的资产或换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视同出售旧资产。
特殊情况:若公允价值不确定,则按账面价值核算,不确认损益。
7、资产减值:固定减值准备、无形减值准备、在建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特点:有关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在未来期间不能再转回。
8、职工薪酬
9、股份支付:
为取得职工服务而授予的权益性工具,如:股份期权、股票等,按授予股份期权,股票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
如果授予后不能立即行权,则分期摊销计入
10、债务重组
债权人:差额计入重组当期损益
债务人:差额计入重组当期损益
11、或有事项:
会计期末,估计将要承担相关的义务且金额能够可靠地估计的,一方面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同时确认为负债。
12、收入:
涉及收款时间较长的,应将收取价款的现值作为收入,将时间价值作为利息收入。
跨期提供劳务服务收入的确认。
13、政府补助:通过利润表核算
企业从国家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除了在取得时明确
①、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分期确认为收入
②、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当期的计入当期,补偿几个期间的分期确认收入
14、外币核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5、企业合并: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为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和事项
类型:吸收合并 新设合并 控股合并
16、租赁
入账:租赁开始日租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
17、金融工具
范围:原则上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另一个企业金融负债的合同均为金融工具,包括:应收应付款、股份、认股权证、期权、投资、借款、贷款等
金融工具的划分:
①、交易性金融工具,期末市场价值计价,差额计入利润表
②、贷款和应收款 ③、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④、可供出售的金融工具,期末市场价值计价,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处置时一并计入损益
18、所得税 纯粹的会计概念
(1)、应付税款法
确认递延税款的必要性
(三)、新准则带来的变化
1、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充分反映特殊资产所带给企业 适当引入公允价值
3、充分反映特殊资产赋于付于企业核算的自主权
4、强调资产负债本身真正带给企业价值量的变化
三、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