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战略部署,提出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本轮税改被称为一种“结构性”改革,与“94税改”相比,其主导思路与改革背景有何不同?
史耀斌:不同的经济时期,不光是税制改革,其他的任何体制改革都有不同的内涵。
1994年的税制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进行的。当时的税收制度的改革,基本上是规范内资,比如将国有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大中型企业所得税、小型企业所得税合并,同时对流转税从旧式的增值税,变成了新的增值税,取消了对外资的工商统计税。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税制安排。
从1994年到现在,我国还在不断地对1994年奠定的做法进行完善。比如对出口退税率、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用大量税收政策配合宏观调控,应对禽流感、非典等突发事件,都体现出利用税收这个杠杆调控宏观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今年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的“十一五规划”,用相当多的篇幅谈到了税收制度改革。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是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游离于整个世界经济之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发生了很多经济现象,需要税收制度配合。第二是我国的经济已经逐渐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为了优化经济结构,从今年开始切实进行了一些安排。这两点要求税收制度必须改革。
另外,建设和谐社会要有科学发展观。信息化社会,特别需要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要发展创新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这要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各个方面的促进,从而对税制提出了挑战。
高培勇:比较两次不同的税制改革之间的异同时,主要需要关注它的原则,这是税制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上一轮税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是16个字“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这16个字的意义是颠覆性的。比如“统一税法”,今天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但12年前,它引起的震动很大。另外,所谓“公平税负”,就是不分所有制、国籍、身份,实施一视同仁的税收待遇。倒退十二年,会有人质疑,还要不要限制私有制的发展,还要不要扶持公有制。
1994年税改初步搭建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这次的税制改革提出12字原则都是在技术操作层面。这次改革不是一次颠覆性、总体性的变革,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变革。现在提出的若干个税种的改革方案,基本上都是在既有税制的框架之内做局部性的微调。这次税制改革不会引起像上次那样大的社会震动。
林双林:1994年税改时,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小,整个预算内收入才占GDP的百分之十二左右。在1994年以前,中央政府也有过多次税制改革,但都没有解决问题。1993年底中央决心改变这种趋势,所以采取了分税制。
这次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税收收入正在不断增长,而且其速度比GDP增长快。首先从效率方面讲,要考虑如何降低税收以提高企业效率,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另外要从公平的角度考虑税改。
姚洋:1994年的税改很有必要。此前政府预算内收入很少,主要是靠预算外收入。但在预算外收入方面,地方比中央占的比重大,所以中央所掌握的财政收入比例比较小。另外过去的“财政包干制”不规范,而且地区之间苦乐不均,上海很吃亏,广东很占便宜,1994年税改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次税改的另一成就,就是把八十年代的分权体制制度化了。本次税改,增加公平性是很重要的出发点。例如个税起征点的提高非常必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中国那么多的纳税人,包括农民在内,我国大概80%到90%的人都要纳税。印度只有不到5%的人交个人所得税。此外在免除农业税之前,尽管农民交的税绝对数不一定比城里人大,但占收入的比例比城里人高,这是非常不公的一个税制。
上一篇: 方斌国:“营改增”下PPP项目的案例
下一篇: PPP项目前期费用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