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建立有利于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37.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城市行政区划。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38.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指导地方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遗留的社会煲障闩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培育和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推进中小金融机构规范发展,鼓励金融创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9.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等方面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40.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中亚区域等经济合作平台,深化同周边国家发展合作。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各设立一个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煎驯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继续加强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建设,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形成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促进加工贸易向边境口岸城镇转移。深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鼓励和支持东中部地区企业与西部地区企业联合参与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
41.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打通陆路开放国际通道,打造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建设重庆两江新区,积极推进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充分发挥保税贸易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宁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同中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西部国际博览会、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交流平台作用,将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办好欧亚经济论坛,促进东西部地区互动合作和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十一、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保持社会稳定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条件。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县乡党委和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稳定和充实乡村干部队伍,增强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本领。抓好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支持村委会、居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机关基础设施和乡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
43.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培育各类民间服务性组织,发挥其在联系社区、沟通民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箩理机制,支持维稳力量建设,强化守防力量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44.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推进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寺庙。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水平。加大培养宗教界爱国人士工作力度,发挥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十二、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应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
45.财政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人才、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支持力度。
46.税收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推进资源税改革,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其他资源适当提高税额,增加资源产地地方财政收入。各级地方政府在资源税分配上,要向资源产地基层政府倾斜。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47.投资政策。加大中央财政性投资投入力度,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提高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加大现有投资中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资金支持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48.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金融服务力度,探索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抓紧制定并实施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逐步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鼓励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资本金注入和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等方式,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再融资。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研究探索西部地区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49.产业政策。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制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凡是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并优先审批核准。支持民间资本以合作、参股等方式进入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等领域。扩大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范围。加大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资金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多元资金投入。鼓励外资参与提高矿山尾矿利用率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
50.土地政策。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简化程序,保障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适度向西部地区倾斜,增加西部地区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指标。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业用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一50%执行,适当降低西部地区开发园(区)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
51.价格政策。对新建铁路和部分支线铁路,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偿还贷款本息、补偿合理经营成本的原则,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户承受能力,核定新线和支线特殊运价。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支持资源地群众便捷使用质优价廉的煤气电。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合理确定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完善中水优惠利用价格,鼓励中水回用,中央在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投资上给予支持。科学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步使污水处理费价格达到合理水平。积极推行发电企业竞价上网、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定价机制。抓紧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政策。
52.生态补偿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推进资源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按照核减超载牲畜数量、核定草地禁牧休牧面积的办法,开展草原生态补偿。抓紧研究开展对湿地的生态补偿。充分考虑大江大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中央财政加大对上游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同一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与生态受益地区之间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筹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力度。继续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交易制度,在甘肃、宁夏、贵州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资源型企业按规定提取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税前扣除。矿产资源所在地政府对企业提取的准备金按一定比例统筹使用,专项用于环境综合治理和解决因资源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加快制定并发布关于生态补偿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和生态补偿条例。
53.人才政策。完善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逐步提高2r_资水平。进一步加大对艰苦边远地区特别是基层的政策倾斜力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完善留住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到西部地区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54.帮扶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建立经济支援、干部支援、人才支援、科技支援等相结合的全面对口支援机制,完善支援方式,加大支援力度。做好青海等民族地区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继续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建立健全军地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民军队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中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赛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和慈善捐助。
十三、加强领导,切实把西部大开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55.强化组织领导。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将西部大开发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纳入本地区相关规划,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东中部地区及社会各界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
56.转变工作作风。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我国国情和西部地区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2F_作;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提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57.加强指导协调。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领导,研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政策建议,协调推进各项战略任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指导,抓紧制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及专项规划,加强综合协调、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