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知道征求我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事项意见,已经画上了句号。虽说意见征求截止了,有些话还是要说说的——核心就一条:以前躲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外头的开发区、采矿点、电站(厂),这回要被正式“圈”进工矿区缴税了。这波操作看似只是划了个征税范围,实则是给甘肃的“资源家底”算清一笔“公平账”,只不过账好算,落地的细节得慢慢“抠”。
一、为啥非改不可?“税负天平”早歪了
甘肃的矿产资源有多金贵?说句“吃饭靠矿”不算夸张,矿业早就是省里的经济支柱。可之前的税收政策有点“跟不上趟”:2021年就把城外的石油天然气采矿区划成了工矿区收税,但其他矿种比如煤炭、有色金属的采矿点,还有乡里头的开发区、光伏电站,因为没被划入工矿区,就能“豁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这就像俩兄弟干一样的活儿:哥哥开石油矿,年年算着税单缴钱;弟弟开煤矿,因为矿在乡镇,一分钱土地税不用交。城里的开发区企业对着税单叹气,乡野的光伏电站却能“隐身”避税。久而久之,“老实缴税的吃亏,钻空子的占便宜”,税负天平歪了不说,也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现在把这些“漏网之鱼”纳入工矿区,本质上就是把歪了的天平掰正,让同类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二、这波改革:好的坏的都得说道说道
(一)积极的:公平回来了,财政也添底气
最直接的好处是“一碗水端平”。以后不管你的矿在戈壁滩还是开发区边上,不管你的风电站在县城外还是乡镇里,只要是生产、办公、生活用的地儿,税的标准都一样。这下企业不用再比“谁的地段更偏”,而是比“谁的活儿干得好”,老实缴税的企业总算能松口气。
对地方财政来说,这也是笔“实在账”。甘肃的矿产和新能源项目不少,以前漏了的税补回来,不管是投到矿区基建还是新能源配套上,都多了份“底气”。更关键的是,政策一明确,那些想靠“躲进乡镇”避税的企业没了空子可钻,税收征管也更规范了。
(二)消极的:企业有点“肉疼”,边界还得“掰扯”
改革哪有全是甜的?首当其冲的是中小企业的“钱包压力”。比如一个年利润刚过百万的小煤矿,占了10万平米地,按工矿区最低标准0.6元/平算,一年也得缴6万税。对利润薄的企业来说,这可不是笔小数目,说不定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更挠头的是“地界问题”。光伏板铺了一大片,基座肯定算生产用地要缴税,可板底下种的苜蓿算不算?风电站的检修路要缴税,旁边没硬化的牧草地咋算?要是政府不把工矿区的边界标得清清楚楚,企业和税务部门说不定得天天“掰扯”:“这地到底归不归你管?”还有些2025年前就建好的老项目,之前没缴税,现在要不要补?补多少?这些没说透的事儿,都可能变成“麻烦事”。
三、支招三方:政府别“甩文件”,企业别“瞎琢磨”
(一)给政府:先把“地图”画明白,再给“缓冲垫”
千万别光发个文件就完事。第一步得把“工矿区地图”画细:哪个开发区的四至范围到哪儿,哪个采矿点的红线在哪,光伏电站的应税区域怎么定,都标得明明白白挂在政府官网,别让企业“猜盲盒”。第二步得给中小企业垫个“缓冲垫”,比如头一年减半征收,或者年纳税额低于50万的给点减免,别一下子把人逼太紧。毕竟改革要稳,得给企业适应的时间。
(二)给税务部门:别当“考官”,要当“辅导员”
别等着企业上门问,得主动“送服务”。比如给新能源企业列个“清单”:哪些用地必缴、哪些农用地能免、需要啥证明材料,一条条写清楚。遇到企业纠结“地界”,别光说“按文件来”,赶紧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去现场勘测定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里。毕竟征管不是“找茬”,是帮企业把税缴明白、缴对路。
(三)给企业:先算“明白账”,再找“对门路”
自家的地得先分清楚:生产用的、办公用的、搞种植的,各自占多大面积,记个明白账。能享受的优惠别漏掉,比如光伏板下种庄稼的农用地,赶紧准备好土地流转合同、种植协议,主动申请免税。要是对缴税范围有疑问,别闷着瞎琢磨,赶紧找主管税务机关问清楚,早沟通早省心,总比缴错了税再返工强。
说到底,甘肃这波税改的靶子没打偏——既要公平,又要规范,毕竟矿产和新能源是甘肃的“金饭碗”,得靠规矩护着。但再好的政策,也怕“落地打折扣”。只要政府把“地界”划准、把“缓冲”给足,税务部门把“服务”做透,企业把“账目”算清,这事儿就能既让财政有底气,又让企业心里亮堂。毕竟,公平的规矩,从来都是越细越管用。
上一篇: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国际重复征税规避与税收筹划策略
下一篇: 没有了!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