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今日焦点 更多菜单 Menu

2004纳税排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发布时间:2005-10-24 字体: 放大 缩小 作者:办公室编辑 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 阅读数:4820

2004年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发布 大庆油田居第一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丁坚铭) 2004年度中国纳税百強排行榜10日正式对外发布。在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強企业的纳税总额近5000亿元,占当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一年纳税278.9亿元位居第一。上榜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据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百强企业中的49家。
   
    强排行榜以来,纳税百强排行榜的第5次发布。
  据了解,2004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除了保持私营企业纳税100名排行榜、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100名排行榜、上市公司纳税100名排行榜、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100名排行榜四个排行榜不变外,将纳税百强排行榜纳税总排名从100名扩展为500名,将168个行业纳税前10名排行榜调整为70个行业前20名排行榜。更多领域、更广范围的企业进入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使得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扩大了影响力,更有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据统计,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强企业纳税总额为4977.65亿元,占到当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近五分之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年纳税278.90亿元,依然独领风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152.54亿元纳税额位居次席,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以116.61亿元紧随其后。
  纳税500强企业地区分布广泛,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入围,只有海南和西藏没有企业入围。列前5位的是:广东(含深圳11家)41家,北京40家,河北35家,山东(含青岛5家)34家,上海33家。
  2004年度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的纳税额合计为51.21亿元,比2003年增长35.48%。山西省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以纳税2.28亿元位居第一,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位居第二,纳税2.10亿元。纳税超过亿元的企业由2003年的5家增加到11家。
  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为627.77亿元,与2003年的627.65亿元基本持平。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超过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跃居首位,纳税48.42亿元,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跃升至第2位,纳税46.44亿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退居第3位,纳税39.15亿元。
  2004年度上市公司纳税百强共纳税1593.84亿元,比2003年的1136.77亿元上升40.21%。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100名排行榜中,上榜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总额为60.5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6.83%。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4.28亿元蝉联第一。
[NextPage]
内资企业效仿外企避税 国家打击避税力度加大

 
 
  尽管不能把国内企业避税的“责任”归结于外企,但外企在拥有税收“超国民待遇”的前提下,还大肆避税让内资企业压力不小
  国税总局日前推出的“2004年度中国税收排行榜”再次让纳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外资企业百强税收总额近乎零增长”,“入榜门槛不升反降”不但让众多专家疑惑,也成了业界的热门话题。在惊叹外资企业避税手段高明的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显现,那些被外企惯用的避税手段,也正在被内资企业效仿。
  内企的“歪脑筋”
  9月11日,台风“卡努”袭来之际,任职于上海一知名IT企业的财务总监陶先生刚刚结束一期培训班课程,课程正是“合法避税”,开课方是沪上一家知名的税务咨询公司。
  陶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听课者大多是公司的总经理、财务经理,不过也有普通的财务人员。记者咨询了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得知类似的培训讲座,每人要800元~1000元/场,场场爆满。
  “最受学员欢迎的讲师是那些既有充分实战经验,又深谙国内税法制度的人,这些人多是外企财务主管出身,授课价格也更高。”陶先生同时表示,课程价格不重要,关键是学到的东西回去后很快能派上用场。
  除了学习外企避税经验,更便捷的方式是招聘原先供职外企的财务人员。一家内资企业老总就告诉记者,他们没有去参加此类培训,因为刚刚从一著名外资企业中挖来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我们看中的就是他在外企所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这比派人去参加培训来得更快。”
  让内企津津乐道的“实战经验”之一就是在国际避税地注册公司。
  “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一家公司只需要人民币8000元,2个星期就可以办好。”环球咨询的一位业务员告诉记者,这种方法本来是国际公司常用的避税手段,但目前也为国内一些公司所采用,上述业务员直言,在这些地方注册公司甚至连办公室都不需要。
  浙江一家民营企业通过中介公司介绍,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该公司的一位财务人员向记者透露,新公司每年可节省近人民币300万元的税收。
  通过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公司,得以在避税地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新公司可以依靠避税地的免税收或低税收来减少税负。
  房地产业作为利润大户,在2004年纳税排行榜中,前300位难觅其身影。记者试图采访这些房地产企业,探求其中的奥秘,但被访者都避而不谈。
  而一位税务师道出其中玄机:“资产评估增值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如一房产公司账面净值500万元,评估后增值50%,评估价值为750万元。按10年计提折旧,则每年可多提折旧25万元(250万元÷10年=25万元),每年则至少可以少纳税8.25万元(25万元×33%=8.25万元)。”
  除了这些,记者还发现,现在很多公司都是找财务代理公司做避税,而这些代理公司大多由从外企财务部门跳槽出来的资深财务人员开办,他们直接把外企实用的避税方法带了出来。其客户除了内资企业外,还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的很多企业。
  300亿元“溜走”
  “尽管不能把国内企业避税的‘责任’归结于外企,但外企在拥有税收‘超国民待遇’的前提下,还大肆避税让内资企业压力不小,也从一个方面迫使内企在税收上开始动脑筋。”陶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是说。
  去年,本报曾独家披露了“54家跨国公司游说企业所得税立法”一事,显示外资对于增加税收的敏感。9月10日,“2004年度中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发布后,外资企业百强税收总额近乎零增长的事实,让人们再次惊讶于外资企业的避税手段。
  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我们正在找原因,有很多东西让我们看不懂,税收征管体系没有变化,征管力度也没有减弱,引进外资数量还是不断增加,但外资企业百强税收额却上不去。”
  杨卫华教授所在的广东省,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2003年广州8100多户的外商投资企业,申报盈利的企业仅为50.6%,几乎有一半的外资企业是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某些行业的亏损面更是达到了60%~70%。
  不仅是广东,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但一半以上都是“亏损”状态。
  “大面积亏损肯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外企置多年亏损而不顾,在亏损之后竟又接连追加投资。”杨卫华说。这其中就采用“转让定价”这一避税手段,其一般的操作路径为,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以高价从海外关联公司购买原材料,经过产品加工制造后,再以低价出售给海外关联公司,造成公司亏损假象,达到少纳税的目的。
  “事实上,外资企业避税问题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避税对外资企业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2/3以上的外资企业在避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志清对记者直言。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助理巡视员苏晓鲁曾透露过一组数据:“中国每年因跨国企业避税而损失的税收收入约为300亿元,而转让定价实现的避税总额在跨国公司避税总额中约占60%。”
  避税:引资热背后的痛
  税务总局公布的这份榜单,无疑也给那些为招商引资忙得不亦乐乎的地方政府官员们浇了一盆凉水。
  “各地为了招商引资而出现的‘税收恶性竞争’不但给国家减少了税收,还给了外商以避税的便利。”杨卫华教授坦言,“这些都直接让外资企业加以利用,有的外企就是到了税收优惠结束前就重新注册一家公司,然后把原公司的业务注入,让原公司亏损,而新公司照常享受税收优惠,这都直接导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减少。”
  在各种名目的优惠政策下,避税手段更是花样百出。除了转让定价外,还有选择公司组织形式、资本弱化、滥用税收协定等方法。
  对于避税,税务局是不可能给予法律制裁的,只有完善税法,以杜绝漏洞。杨志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税务局对于避税的问题,在掌握了确凿证据后,此前的做法是通过税务调征,把避掉的税补回来。而根据最新增加的措施,对于大的避税问题,不仅要调征,还可以进行处罚。”
  有些长期亏损的企业,投资却不断在增加,这些企业的问题不只是避税这么简单。杨卫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如果是本身没有亏损,却报亏,这种通过财务手段造成的亏损,更有可能是偷税、漏税,只是现在还缺少证据。”
  翻开我国反避税的资料,事实上对外资反避税进行调整的案例并不多,由于考虑到多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对反避税工作是低调处理。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避税也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反避税的手段也有限,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由于税收法律和管理方面的不完善,反避税还将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杨志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去年做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目前有不到300名反避税官员,他们每年大约进行6000项审计。这些反避税官员在转移定价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差别相当大。有的的确是调查和审计专家,而大部分却对转移定价只有一些基础知识。
  为打击“转移定价”的避税手段,2004年10月4日,国税总局正式出台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简称APA)。
  此后不久,中日两国税务当局在北京正式签署双边预约定价安排(BAPA),双方首度开始反避税合作,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
  今年,国税总局连续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2005年反避税工作要求通知》,重点把那些新设立企业和“长亏不倒”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和检查的重点。
  “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国家将继续加强打击避税的力度和完善反避税的手段。”杨志清说。
[NextPage]
2004年纳税500强公布 外企百强纳税几乎零增长 
 昨天,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杂志社公布了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其中的一系列看点值得关注:外企纳税百强的总纳税额几乎零增长;12位福布斯榜富豪登上私企纳税百强排行榜;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百强排行榜中,北京企业超过40家……
  海内外根据各种标准为中国企业排出的财富榜单令人眼花缭乱。昨天,来自中国权威政府部门———国家税务总局的2004年度中国纳税排行榜出炉。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和《中国税务》杂志社首次公布了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名单。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年纳税278.90亿元排名第一。
  据了解,从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与《中国税务》杂志社首次联合推出2000年度中国纳税排行榜算起,此次已是该排行榜第5次露面,并首次将总排名从100强扩展为500强。
  2004年度中国纳税排行榜保持了2003年度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市公司纳税百强排行榜、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百强排行榜等4个排行榜不变,并将168个行业纳税前10名排行榜调整为70个行业的前20名排行榜。这使得更广范围内的企业进入了排行榜,并让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相同经济类型企业之间的可比性更加清晰。
  此外,在该排行榜中,包括外企纳税百强的总纳税额几乎零增长等一系列看点值得关注。
  排行榜解读
  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
  (入围门槛:2.43亿元“状元”:大庆油田)
  500强纳税比重:占全国总税收近两成
  据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副司长舒启明介绍,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强企业纳税总额达4977.65亿元,占当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年纳税278.90亿元依然独领风骚,较2003年度增长49.9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由2003年度的第6名重新回到次席,纳税额为152.54亿元,较2003年度增长108.22%;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以116.61亿元紧随其后;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111.68亿元位居第四。在纳税500强企业中,纳税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4家,比2003年度增加了3家。
  行业分布:烟草和石油占大头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烟草制造业依然是我国第一大税源,共有78家烟厂上榜500强,纳税总额达1325.35亿元,平均纳税16.99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加工业有83家企业上榜,纳税合计1240.97亿元。这得益于2004年世界原油价格大幅上涨30%,带动了国内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产品价格的上涨。
  房地产企业鲜有上榜
  在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中,300名内都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名字出现。对此《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张木生透露,此前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中,房地产企业居首位。同时,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在对7省市的调查中发现,在各种涉税问题中,房地产业的问题占了90%。按照财富的增长幅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那些“财富巨人、纳税侏儒”的纳税监督力度。正因如此,这几年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国家税务总局税收专项检查的重点行业。
  地区分布:北京40家企业入围
  纳税500强企业地区分布广泛,全国共有29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企业入围,只有海南和西藏没有企业入围。分列前5位的是广东(41家)、北京(40家)、河北(35家)、山东(34家)、上海(33家)。
  外企纳税百强排行榜
  (入围门槛:2.02亿元“状元”:上海通用)
  尴尬现状:外企百强纳税几乎零增长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是潮起潮落最为激荡的一份榜单。在这份榜单中,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为627.77亿元,不仅与2003年的627.65亿元基本持平,而且入围门槛还由上年度的2.21亿元下降为2.02亿元。此外,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也从2003年的14家下降到10家。榜单中,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超过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跃居首位,纳税48.42亿元;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升至第2位,纳税46. 44亿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退居第3位,纳税39.15亿元。
  《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张木生不无遗憾地表示,去年中国已经成为引资第一大国,很多外企在华都赚得盆满钵溢,但纳税却并没随之增长,因此其中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他希望有关部门能把这份榜单与纳税信用等级结合起来对企业进行检查。
  纳税500强企业榜(总排名前10位)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3.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4.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6.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8.国家开发银行
  9.昆明卷烟厂
  10.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
  (入围门槛:2241万元“状元”:李兆会)
  入围竞争:众富豪为上榜“挤破头”
  从2000年胡润第一次排出中国大陆50名富豪榜开始,富人纳税问题就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张木生介绍,往年,富豪们都害怕“露富”,不愿上榜。而此次,由于意识到了纳税排行榜对于企业的更多积极意义,如树立企业形象、诚信兴商等,因此众多私企首次就上榜与否展开了激烈竞争。
  张木生表示,在9月2日榜单截止前夕,由于没能上榜,包括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企业在内的不少企业便就统计方法和分类问题与他们交换意见,希望能够成功跻身这次的私企纳税百强榜。
  VS福布斯榜:12位福布斯榜富豪上榜
  将2004年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200名)名单与私营企业纳税百强名单做一个对比后可以发现,有12位福布斯榜中的中国富豪上榜私企纳税百强榜,人数比上年增加一位(详见附表)。其中,李书福、周福仁、张大中与孙宏斌的企业是4个新上榜企业,而退榜的3个企业包括:王传福旗下的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翦英海旗下的华普超市有限公司和尹明善旗下的重庆力帆摩托车产销有限公司。
  折射问题:财产保有环节无税现状需改变
  对于目前大众广为关注的“富人寡税”问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高培勇分析,虽然两个榜单不对等,但并不等于说有些富豪就有偷税的问题。这一现象实际折射出了目前我国在财产保有环节无税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少富豪拥有的财产很多,却无须为此缴税。如果他们只从企业拿不太多的收入,只要缴很少的个税就可以了。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这个问题,尽快制定措施加以妥善解决。高培勇同时提醒富人不要避税,因为富人多纳税并不吃亏。只有社会和谐了,企业才能稳定地发展。
  代扣代缴个税企业百强排行榜
  (入围门槛:2591万元“状元”:华为技术)
  分布情况:近一半是外企
  2004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737.05亿元,增长22.6%。其中,代扣代缴个税百强企业共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60.56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6.83%。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4.28亿元蝉联第一。上榜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竟占据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百强企业中的49家,显示出外企收入高的确名不虚传。
  地区分布:北京居全国之首
  按地区来看,北京上榜企业大幅增长,比上年增加8家,达到41家,遥遥领先。此外,上榜企业超过10家的地区只有广东(14家)和上海(13家)。
  行业分布:两行业并列第一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以户均纳税0.94亿元并列第一,两行业上榜企业分别有16家和7家,显示出这两个行业的员工收入之可观。(稿源: 京华时报 编辑: 李萌)
[NextPage]
上市公司纳税百强座次排定 总缴税额增长四成
  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和中国税务杂志社日前联合发布的200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纳税百强排行榜显示,2004年上市公司纳税百强共纳税1593.84亿元,比2003年的1136.77亿元上升40.21%,反映出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良好,税收来源能够得到保障。
  统计显示,2004年的上市公司纳税百强排行榜,起伏变化也非常大,有17家公司是新上榜企业。入榜门槛由上年度的2.48亿元上升为3.48亿元。其中,2004年石油采掘与石油化工类企业共有55家进入纳税百强(包括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34家、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7家、石油及制品批发业4家),虽比2003年度少2家,但仍占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其纳税总额为1137.51亿元,更是占到上市公司纳税总额的71.39%,户均纳税额20.68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44.51%。
  因中石油与中石化均为上市公司,两家公司旗下遍布全国的子公司在财务上都需要进行单独核算,在税收上属地缴纳,因此,在税收统计上,石油与石化行业在上市公司的产业构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其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纳税278.90亿元,雄居榜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纳税152.54亿元,位居亚军。前两名的差距超过100亿元。2003年度的第2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以95.83亿元,位居第三。
  据专家介绍,2004年世界原油价格出现了高达30%的大幅度上涨,同样带动了国内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和化工等主要产品价格上涨,这成为了2004年度石油类企业纳税额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特殊的资源税因素也不可忽视。(作者:记者 吴占宇 北京报道)
[NextPage]
2004年纳税百强公布 福布斯富豪榜仅12人上榜
  富人纳税少是因为偷逃税吗
  9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与中国税务杂志社在京联合推出2004年纳税百强排行榜。将此与2004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排行榜(200名)做对比,可以发现,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中有12位富豪上榜,人数比上年增加一位,但进入纳税百强的富豪人数仍然不多。
  是否真像有些人所说的,富豪偷逃税现象严重?“一些富豪纳税意识确实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张木生说,我国税收征管手段比较落后,也是一大原因。
  张木生认为,这几年来,富豪纳税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2001年刚开始评纳税百强时,许多私企老板坚决要求不公布自己企业的纳税额,但现在,“9月2日排行榜都要公布了,还有许多私企业老板找上门来,说我们统计的企业纳税额可能比他们自己算出的数字少。这些企业认识到,依法纳税并公开自己的纳税额,也是企业有诚信的一个表现”。“人们一说起纳税百强,就会联想到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告诉记者,福布斯榜上有名的中国富豪,成为纳税百强的一直不多。有人据此认为这些富人“为富不仁,逃税漏税”,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他认为,我国税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一些富豪无法登上纳税百强榜。
  高培勇说,富人主要有3个表现形式:一是他每年的收入比其他人多,二是他消费得比其他人多,三是他的积累的财产比其他人多。
  高培勇说,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主体税种所得税、流转税(消费税)均侧重于收入和消费环节,很少涉及存量层面的财产环节。比如,在收入环节国家开征了个人所得税,在消费环节开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但在财产环节国家几乎没有征税。
  据了解,近几年专家一直在呼吁在财产环节征税,如征收物业税、遗产税、赠予税等,但“财产税仍处于雾里看花阶段”。
  高培勇说,财产税的缺失,可能导致一个后果:一个人可能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节俭,很少消费,财富就大量集中在财产环节,他所纳的税也不会多。所以,这个人可能进入富豪榜,却进不了纳税百强榜。“富人应比普通人多纳税,这并非中国特色。”高培勇说,根据国外的现代税收理论,税基、税率根据人们的支付能力、收入挣取能力和从公共服务中受益程度确定。富人的支付能力、收入挣取能力比普通人强,他们从公共服务中受益程度也比普通人大,所以理应比普通人多纳税。
  高培勇说,实际上,富人多纳税并不吃亏。富人多纳税,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使社会保持和谐。而社会和谐了,富人的企业将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他们赚取财富也更容易些。
  高培勇建议,应尽快实施税制改革,弥补财产税的缺失。“三个环节的税都完善了,上纳税百强榜的富人可能会多些”。 (记者 郭永刚)
  链接
  福布斯富豪榜    私企纳税百强榜
  李兆会 第25     旗下的山西省海鑫钢铁有限公司 第1 纳税2.27亿元
  张志祥 第58     旗下的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第2 纳税2.10亿元
  张 跃 第43     旗下的长沙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第8 纳税1.40亿元
  陈天桥 第3     旗下的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第12 纳税9177万元
  李永军 第65     旗下的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 第16 纳税6147万元
  马化腾 第99     旗下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第30 纳税4752万元
  李书福 第47     旗下的浙江吉利美日汽车有限公司 第31 纳税4668万元
  丁 磊 第6      旗下的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第64 纳税3078万元
  周福仁 第11     旗下的辽宁西洋特肥股份有限公司 第65 纳税3059万元
  张大中 第172    旗下的北京市大中电器有限公司 第71 纳税2860万元
  孙宏斌 第79     旗下的天津顺驰发展有限公司 第84 纳税2638万元
  左宗申 第91     旗下的重庆宗申第二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第85 纳税2600万元
[NextPage]
房地产居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首 企业成纳税侏儒
    [记者 王擎]9月10日,“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第五次放榜。仔细分析此次的排行榜,会发现一些颇有意思的现象。
  纳税大户行业分布依然集中
   2004年度纳税前100名企业合计纳税3086亿元,同比增长28%。前十名企业全部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他们分别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国家开发银行、昆明卷烟厂、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从行业分布看,有35家烟草企业进入100强,共纳税1077亿元,同比增长23%,占百强纳税总额的34.91%。烟草制造业依然是我国税收贡献第一大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石油加工业有25家企业进入前100名。
  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为627.77亿元。从产业分布上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主要集中于基础产业、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5家,纳税262.77亿元,占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纳税总额的41.86%;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11家,纳税100.43亿元,占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纳税总额的16.00%。
  综观2004年度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受宏观调控影响最明显的行业:钢铁业一枝独秀。在百强排行榜前十名中有6家是来自于钢铁业。其中,山西省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位居第一,纳税2.28亿元;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位居第二,纳税2.10亿元。纳税超过1亿元的企业由2003年的5家增加到11家,另外9家是: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山东石横特钢有限公司、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古交有限公司、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长沙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四川德胜集团楚雄钢铁有限公司、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唐山市兴业工贸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纳税创新高
  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为627.77亿元,与2003年的627.65亿元基本持平,增长率几乎为零,而且入榜门槛由2003年的2.21亿元下降为2.02亿元。
  在2003年的中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中,纳税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14家,2004年则下降到10家。在这前10名中,汽车整车制造业就占了一半,前4名更是被其牢牢占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超过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跃居首位,纳税48.42亿元,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跃升至第2位,纳税46.44亿元。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退居第3位,纳税39.15亿元。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比上一年度下降一位,名列第4。而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以19.15亿元的纳税额位列第9。
  而2004年私营企业纳税百强合计纳税51.2亿元,比2003年增长35%。据介绍,2002年私营企业纳税50强排行榜的入围门槛是865万元,2003年私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提高到1390万元,2004年私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进一步提高到2241万元。排行榜入围门槛大幅提高反映出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企业成纳税“侏儒”
  在此次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中,300名内都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名字出现。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此前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中,房地产企业居首位。同时,据悉,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在对7省市的调查中发现,在各种涉税问题中,房地产业的问题占了90%。有权威人士建议,按照财富的增长幅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那些“财富巨人、纳税侏儒”的纳税监督力度。
[NextPage]
中国纳税百强榜公布 上榜外企纳税总额零增长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日电 (记者 于晶波) 二00四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今日在此间公布。榜单显示,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纳税总额出现零增长,贡献税收额与上年持平。十二位上榜“福布斯”的中国富豪名下的企业进入了此次私企纳税百强排行榜。
  据悉,为了令排行榜更具指导性和参考价值,此次除了保持私企纳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上市公司纳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百强排行榜外,评选方还将排行榜纳税总排名从前一百名扩展至五百名。
  榜单显示,进入纳税五百强的企业地区分布广泛,全国共有二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入围,只有海南和西藏没有企业上榜。上榜省份中,广东省力拔头筹,四十一家企业荣膺“中国纳税五百强”称号,北京紧随其后,亦有四十家企业入围。
  值得注意的是,二00四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额仅为六百二十七亿余元,与上年持平,与上年度超过四成的增长率相比,增长为零。外企纳税总额虽出现零增长,但进入纳税百强的企业地域格局却有所改变,中西部上榜企业由十八家上升到二十一家。分省区看,广东十八家企业上榜,仍保持第一,上海以十一家次之。
  将此次公布的私营企业纳税百强名单与二00四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排行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十二位“福布斯”富豪名下企业进入了纳税百强名单,其中,盛大陈天桥、网易丁磊均位列其中。
  二00一年,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与中国税务杂志社首次联合推出二000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如今,纳税百强活动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NextPage]
纳税500强 vs 房地产业

  除了守法,还需培养财富品质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公布了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
  2004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可谓“看点”不少,但其中有一点不能不引起格外关注:排行榜300名内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开发是当今公认的暴利产业。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私营企业研究会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税后净利润比处于第2位的电力煤气业的利润高1倍多,比平均水平高5倍。这样一个行业,却没有一家进入纳税前300名,实在不正常。不正常当然有原因。可以从媒体的一则报道中看出端倪:山东、四川、云南、上海等省市的税务稽查人员发现,相当多的房地产企业存在涉税问题。正因如此,今年对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稽查成全国税务稽查“重点之中的重点”,许多省市今年均将房地产企业视作税收稽查的重点监控对象。这则消息或许为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中透露的信息提供了一个注解。
  人所获取的财富,尽管主要是其努力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来之于社会,因而一个人财富愈多,也就愈应通过纳税更多地“回馈”
  社会。而像此次纳税排行榜所“暴露”出的不正常情况,实际上对公共福利事业造成了损害,对社会和谐带来了副作用。
  如果存在偷漏税款、大肆行贿等行为,当然应依法严厉打击,但与此同时培育财富品质理念同样重要。没有财富品质与伦理相伴的市场经济,不但可能造就社会财富分配的鸿沟,而且难免滋生仇富的社会心态,社会也将因此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您好!为了更好的体验我们的服务,请您 OR


评论一下

通知公告Notification announcement

今日焦点Focus today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甘肃方正,一分钟完成注册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