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唠句大实话:在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圈子”里,制造业是“政策宠儿”,房地产是“特殊选手”,而咱“其他企业”——就是除了这两类之外的绝大多数企业,总有点“小透明”既视感。但别慌!咱可是撑起退税大军的“主力军”,毕竟街边的餐馆、写字楼的商贸公司、小区里的连锁超市……大多都在“其他企业”这阵营里。今天咱就用唠嗑的方式,把咱其他企业退税的“门道”讲明白,让你少跑冤枉路,多回实在钱!
一、咱其他企业的退税政策:“门槛有讲究,比例分档次”
先别被“政策”俩字吓着,咱其他企业的退税规则,总结下来就俩特点:不搞“一刀切”,但也不“放水”,主打一个“合规就有份”。
1.门槛:先迈过这“两道坎”
想退税?得先满足两个“硬条件”,少一个都不行:
?第一道坎:连续6个月“有钱压在税上”。简单说,就是每个月的“期末留抵税额”(进项税比销项税多出来的钱)都得大于0,而且最后一个月(比如6月申请,就看6月)比“上一年12月31日的留抵额”新增了至少50万。打个比方:去年年底你留抵100万,今年6月底留抵150万,新增50万——刚好达标;要是只新增49万,那就得再等等。
?第二道坎:基础“信用分”得够。这跟咱个人征信一样,企业得是纳税信用A级或B级;过去36个月没干过“骗退税”“虚开专票”这种糊涂事;也没因为偷税被税务罚过两次及以上;2019年4月1日后没享受过“即征即退”“先征后返”(要是享受过,得把之前退的钱全缴回去才能转退税)。
2.比例:“1亿是道分水岭,多退不贪多”
咱其他企业退税不搞“全额退”,而是按“新增留抵额”分档算比例,特实在:
?新增留抵额≤1亿元的部分:退60%;
?新增留抵额>1亿元的部分:退30%。
举个例子:你今年新增留抵1.5亿元,那能退的就是“1亿×60%+0.5亿×30%=7500万”——别嫌30%少,这是为了平衡政策,总比钱一直压着强!
二、退税怎么算?两步搞定,进项构成比例是“关键”
很多财务小伙伴一看到“计算”就头疼,其实咱其他企业的退税公式特简单,就两步:先算“新增留抵额”,再算“能退多少钱”。
第一步:算准“新增留抵额”——跟“去年年底”比,公式如下:
新增留抵额=申请退税前一个月的期末留抵额-上一年12月31日的期末留抵额
(要是上一年12月没申报,就按0算)
比如:你2024年12月31日留抵80万,2025年6月期末留抵230万,那新增留抵额就是230-80=150万。
第二步:算“能退多少钱”——进项构成比例别算错
这步是“核心中的核心”,公式长这样,但咱拆解开就懂了:
允许退还的留抵税额=新增留抵额分档部分×进项构成比例×对应退税比例
这里重点说“进项构成比例”——这玩意儿是啥?简单说就是:你过去抵扣的进项税里,“正规扣税凭证”占了多少比例。
1.进项构成比例怎么算?
公式:进项构成比例=(七类扣税凭证的抵扣税额总和÷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总和)×100%
啥是“七类扣税凭证”?记个口诀:“专票、海关书、完税证,机动车票、通行费,航空铁路电子票”——这些是税务认的“正规军”,其他比如普通发票抵扣的进项,不算在内!
2.举个“接地气”的例子
某商贸公司(其他企业)2025年9月申请退税,情况如下:
?2024年12月31日留抵:100万元;
?2025年8月期末留抵:250万元;
?2025年1-8月已抵扣进项总额:300万元;
?其中七类扣税凭证抵扣额:240万元。
咱一步步算:
①新增留抵额=250-100=150万元(≤1亿,按60%退);
②进项构成比例=240÷300×100%=80%;
③允许退还的留抵税额=150×80%×60%=72万元。
瞧见没?不算不知道,一算就明白——只要数对了,退税金额清清楚楚!
三、退税流程:从“填表”到“到账”,3个节点搞定
咱其他企业退税不用“跑断腿”,线上就能办,关键是盯紧3个节点,别漏步骤:
节点1:准备阶段(退税前1个月)——“算准数,填对表”
?核心工作:核对两个数——①上一年12月的留抵额(别跟2019年的混了!);②近1-8月的进项抵扣凭证(尤其是七类凭证,别漏记)。
?重点提醒:填《退(抵)税申请表》时,“退税纳税人类型”一定要选“其他纳税人”,别手滑选成“制造业”或“房地产”,不然直接被打回!
节点2:提交阶段(符合条件的次月申报期内)——“报完税,再提交”
?时间要求:比如你8月满足条件,得在9月增值税申报期内(一般是1-15日),先完成8月的增值税申报,再提交退税申请。
?提交渠道:推荐用“电子税务局”,搜“退抵税申请”就能找到入口,上传填好的表;要是嫌线上麻烦,也能去办税服务厅交纸质表(但可能要排队,不如线上快)。
节点3:税务审查阶段(10个工作日内,特殊情况除外)——“等通知,别慌催”
?正常情况:税务机关会在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要是没问题,会给你发《税务事项通知书》,告诉你“能退多少钱”,然后就等着钱到账。
?特殊情况:要是税务发现你有“涉税疑点”(比如进项凭证异常、申报比对不对),会暂停审核,让你补充资料。这时候别慌,赶紧把资料准备好,核实清楚后,税务会在5个工作日内继续审核。
举个流程实例:某餐饮公司的退税
?8月30日:确认8月期末留抵300万,2024年12月留抵120万,新增180万(达标);
?9月10日:完成8月增值税申报;
?9月12日:电子税务局提交退税申请;
?9月18日:税务受理,发“受理通知书”;
?9月25日:税务审核通过,发“准予退税通知书”;
?8月28日:退税到账72万(180×80%×50%?不对,前面算错了,应该是180×80%×60%=86.4万,别学我!)。
四、这些“坑”别踩!退税风险比你想的多
咱退税是“拿该拿的钱”,不是“钻空子”,这几个风险一定要避开,不然可能“钱没拿到,还惹麻烦”:
1.“算错数”的风险:多退了要“吐出来”
比如你把进项构成比例算高了(本该80%,算成90%),多退了几万块。税务发现后,会让你在下个增值税申报期结束前把多退的钱缴回去,要是逾期,还会收滞纳金——所以算的时候一定要核对三遍!
2.“骗退税”的风险:轻则罚款,重则判刑
有人想“走捷径”,比如隐匿收入少报销项税,或者虚开专票增加进项税,以为能多退税。别傻了!税务的“金税系统”比你想的厉害,一查一个准。一旦查实是骗税,不仅要追缴退税款,还会处50%-5倍的罚款,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企业信用也会变黑——这买卖太亏,千万别干!
3.“政策用错”的风险:该退的没退,不该退的乱退
比如你是“其他企业”,却按“制造业”的政策申请全额退税,税务会驳回申请,还得重新填单;再比如你之前享受过“即征即退”,没缴回之前的退税就申请留抵退税,也会被拒——所以申请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符合“其他企业”的所有条件!
咱其他企业虽“普通”,但退税福利别错过!
其实咱其他企业的退税政策,看着复杂,实则“规规矩矩就能享”。总结下来就三句话:算准新增留抵额,填对进项构成比,走对流程不踩坑。
毕竟留抵的钱是企业的“流动资金”,能退回来就是给企业“回血”——不管是用来付房租、发工资,还是进新货,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所以别再当退税的“小透明”,赶紧对照政策算算自己能不能退,能退多少,让钱袋子早点鼓起来!
上一篇: 直播预告 | 房地产人必看!留抵退税新政落地,8.28直播教你吃透红利、做好退税准备
下一篇: 没有了!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