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今日焦点 更多菜单 Menu

政策驱动下的工业焕新: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中的企业突围之道 ——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工业领域设备升级的路径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5-03-06 字体: 放大 缩小 作者:税虫、方正AI税务 阅读数:6

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这一举措被视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工业领域作为设备更新的核心战场,正迎来政策红利集中释放的黄金时期。方正税务师结合政策导向与实际行业实践,深入剖析工业企业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解决设备更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效益的显著提升。

一、政策加码:设备更新的 “四维推力”

(一)财政补贴精准直达

报告中清晰指出,要“统筹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如果在高端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系统等重要领域进行投入,就可以申请技改专项资金以及贴息贷款,这能极大地减轻企业初期投入的资金压力。

(二)税收优惠双向激励

“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两项政策相互配合,产生了叠加效应。当企业购置符合《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目录》的设备时,不仅可以享受所得税减免,还能缩短折旧年限,比如允许对 500 万元以下的设备投资进行一次性税前扣除,这大大缩短了投资回报的周期。

(三)金融工具创新赋能

央行专门设立了 5,000 亿元的科技创新再贷款,重点支持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商业银行也积极响应,推出了 “设备更新专项贷”,这种贷款的利率相比常规贷款会下浮 10%-20%,而且还允许企业用更新后的设备作为抵押物,有效缓解了企业的流动性压力。

(四)绿色标准倒逼升级

报告着重强调了要实现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5%” 的目标,工业领域中的 “两高” 设备,也就是高能耗、高排放设备,面临着强制淘汰的局面。像钢铁、化工等行业,必须在 2025 年前完成能效基准水平以下设备的清零工作,这就促使企业不得不向高效低碳设备转型。

二、行业痛点:企业设备更新的“三重矛盾”

(一)成本敏感与长期收益的博弈

对于中小工业企业来说,设备更新的平均成本占年利润的 30%-50%,可是智能化设备带来回报的周期却长达 3-5 年。这就导致企业在做决策时容易陷入 “不敢投、不会投” 的困境。

(二)技术路线选择的复杂性

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氢能设备等技术不断快速迭代,但企业往往缺乏对这些技术成熟度以及适配性的专业评估能力,所以容易出现“盲目跟风”或者 “过度保守” 的风险。

(三)存量设备改造的兼容难题

传统产线进行升级时,需要解决新旧设备数据互通,比如 PLC 协议兼容的问题,以及工艺衔接,像精度匹配等问题。有时候,单一设备的更换可能会引发系统的 “木桶效应”。

三、实践路径: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更新策略

(一)规划阶段:以“诊断 + 对标”锚定方向

1、开展设备健康度评估

借助 IoT 传感器和AI 算法,对设备的能耗、故障率、加工精度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进而建立更新优先级矩阵,比如:能耗超标设备>效率落后设备>状态良好设备。

2、对标行业标杆实践

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指南》《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更新目标。举例来说,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对标 “黑灯工厂” 标准,分阶段部署视觉检测机器人、AGV 物流系统。

(二)实施阶段:把握“三个结合”降本增效

1、硬设备与软系统结合

要避免 “重硬件轻软件” 的错误观念:在购置数控机床时,同步引入 MES 系统,实现设备数据与生产计划的联动,提升设备利用率。(案例:某电机企业设备综合效率 OEE 从 62% 提升至 85%)

2、购置与租赁结合

对于价值高、技术迭代快的设备,比如激光切割机,可以采用融资租赁模式锁定3年期使用权,规避技术过时风险;对于标准化设备,如空压机,采用经营性租赁降低资产负担。

3、自主改造与协同创新结合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对老旧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比如加装边缘计算模块,成本仅为新购设备的 20%-30%。某纺织企业通过改造 90 年代进口织机,实现能耗降低 40%、产量提升 25%。

(三)运营阶段:构建“数字 + 绿色”管理闭环

1、数字化运维体系

搭建设备预测性维护平台,利用 AI 算法预判故障,比如轴承磨损、刀具寿命,降低非计划停机损失。某装备制造企业应用后,维修成本下降 35%。

2、碳资产管理赋能

将设备更新纳入企业碳账户管理,量化减排收益。例如,更换燃气锅炉为电极锅炉,年减排 CO? 8000 吨,可转化为碳配额交易收入或绿色信贷额度。

四、政策红利捕捉指南

(一)精准匹配申报窗口

关注工信部 “技术改造专项”、发改委 “节能降碳专项” 等申报节点(通常每年 3 月、9 月)。提前准备好项目可行性报告、设备清单、能效对比数据等核心材料。

(二)活用区域性配套政策

比如,长三角地区对集成电路企业设备投资给予 15% 额外补贴;成渝地区对氢能装备更新提供 “设备投资 + 加氢站建设” 组合补贴。

(三)构建“政企银”协作生态

通过行业协会对接政府技改服务平台,联合银行设计 “设备更新收益权质押”融资方案,放大政策杠杆效应。

五、未来展望:从设备更新到体系重构

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设备的深度融合,设备更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单一硬件替换,而是成为推动 “生产流程再造 — 组织模式变革 — 商业模式创新” 的系统工程。企业需要以设备更新为突破口,朝着 “数据驱动型制造” 方向迈进,真正实现从 “换设备” 到“换赛道”的跨越。 

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就像是政策的 “指挥棒”,更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企业要以战略眼光进行统筹规划,借助政策红利突破短期的成本限制,在设备更新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您好!为了更好的体验我们的服务,请您 OR


评论一下

通知公告Notification announcement

今日焦点Focus today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甘肃方正,一分钟完成注册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