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呈现在公众面前时,这份报告承载的不仅是司法系统一年来的工作成果总结,更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法治建设在保障民生、维护公平正义道路上的坚实步伐,让老百姓切实从中看到了司法公正的希望,增强了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从报告中,老百姓最直观感受到的是司法对于民生福祉的全力守护。在日常生活里,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报告显示,全国法院审结涉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案件 548.3 万件,同比增长 1.7% 。这意味着在这些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领域,一旦出现纠纷,司法的天平会及时且准确地衡量各方权益。就拿劳动争议案件来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 61.4 万件,同比增长 5.5%,审结追索劳动报酬案件 8.8 万件,帮助追回薪酬 285.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3%、16% 。这组数据背后,是无数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的真实写照。想象一下,那些辛苦劳作却被拖欠工资的工人,在司法的帮助下,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得以维持家庭生计,他们怎能不对司法充满感激与信任?最高法通过制定适用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公布反家暴、涉养老服务纠纷等典型案例,为老百姓在处理这些复杂的生活纠纷时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面对可能出现的家庭暴力问题,反家暴典型案例让遭受暴力的一方清楚地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让实施暴力者明白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无疑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案登记制的严格落实,是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极大地降低了老百姓打官司的门槛。过去,“立案难” 如同一块巨石,横亘在老百姓寻求司法救济的道路上,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如今,法院引导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让普通老百姓能够看得明白、用得方便。这一小小的改变,却有着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老百姓在面对纠纷时,不再因繁琐复杂的立案程序而发愁,能够更加顺畅地走进法院,将自己的诉求呈递给司法机关,寻求公正的裁决。这不仅提高了司法效率,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就在身边,是触手可及的正义。巡回法庭的不断发展,更是将司法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 “家门口”。探索推动更多类型、数量的案件到巡回法庭、当事人所在地巡回审理、听证,持续完善就地解纷、咨询答复、诉讼引导等工作。对于那些地处偏远、出行不便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他们无需长途跋涉前往大城市的法院,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诉讼,解决纠纷。这种便民举措,实实在在地拉近了司法与老百姓的距离,让司法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数字法院建设为司法公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让老百姓看到了司法效率提升带来的红利。最高法持续推动全国法院在 “一张网”、一个平台办案办公,促进信息系统集约集成、业务标准统一规范。研发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与司法工作稳慎融合。在传统的司法模式下,案件审理周期长、效率低是老百姓诟病的问题之一。一个简单的民事案件,可能因为各种繁琐的流程,耗费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法官可以更快速地查阅案件相关信息、分析类似案例,从而更准确地作出裁决。例如,在一些知识产权案件中,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能够快速比对海量的文献资料,确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大大缩短了案件审理周期。这不仅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也让老百姓看到司法系统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
司法公开的深化,让司法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增强了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及时向当事人、律师等公开审判流程节点信息 15.3 亿项;上网公布裁判文书 969 万份,同比增长 92.7% 。在过去,司法审判过程对于老百姓来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容易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而如今,审判流程节点信息的公开,让当事人能够实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处理结果。裁判文书的上网公布,更是将法官的裁决依据、推理过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就如同给司法戴上了 “紧箍咒”,促使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更加严谨、公正。老百姓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各类案件的裁判文书,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也能对司法审判进行监督。当他们看到司法审判过程如此透明、公正,自然会对司法公正充满信心。
在打击各类犯罪方面,最高院工作报告中的数据同样让老百姓感到安心。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4.9 万件 5.8 万人,同比下降 5.8%,较 10 年前下降 28.7% ,对驾车冲撞行人的樊维秋、校园持刀行凶的徐加金等判处死刑,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在社会治安环境中,严重暴力犯罪是老百姓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这些犯罪分子的恶劣行径,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司法机关对这些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让老百姓走在大街小巷都能感到安心。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推进,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 1663 件 8.84 万人,同比下降 10.4% 。黑恶势力长期以来在一些地区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通过司法机关的不懈努力,黑恶势力得到有效打击,曾经被黑恶势力把持的市场得以恢复正常秩序,老百姓的生活重新回归安宁。
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更是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2024 年,全国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4 万件 8.2 万人,同比增长 26.7%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许多老百姓辛苦积攒的积蓄一夜之间就可能被诈骗分子骗走。司法机关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了这类犯罪的高发态势。报告中提到,对于诈骗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员、以及幕后 “金主”、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 “蛇头” 等,依法严惩、从严打击。这让老百姓看到了司法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心,也让他们在面对各类诈骗信息时,多了一份安心。
最高院工作报告,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司法系统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它让老百姓看到,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系统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正的司法服务,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让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更加坚定。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559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 | 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