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的保障措施: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一)

发布时间:2024-07-19 字体: 放大 缩小 作者: 阅读数:527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被称为“自动稳定器”,亦是“内在稳定器”,财政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国家的经济稳定、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在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利用。

(2)收入分配功能:财政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经济稳定和发展功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等,来调节经济的运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

(4)监督管理功能: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防范财政风险,维护财经纪律。同时,对企业和市场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财政支持概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成为关键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内循环的大背景下,投资与消费好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以新基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三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投资效能。促进居民消费,重点在于发挥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一方面通过推动设备更新,拉动了有效投资,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了消费潜能。有效投资的增加能够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产出。消费潜能的激发则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激励企业进一步投资和创新,从而形成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一)从投资领域分析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较2023年增加200亿。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指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2023年我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估算工业、农业设备投资占全行业设备投资的比重为87.8%,由此推算2023年全行业设备投资规模约5.58万亿。《行动方案》要求,到2027年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据此测算,2024-2027年设备投资规模年均增长约3,500亿,预计今年可拉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趋势提高,2023年占比约9.8%;以此测算,今年或有超400亿财政资金,直接支持设备更新。此外,通过税收优惠,银行信贷支持、财政配合贴息等方式,引导市场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4月7日,央行设立5,000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利率1.7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从消费领域分析

《行动方案》指出,今年开展和推动汽车、家电、家装消费品等以旧换新,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其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商务服务业等事务支出资金、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等可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粗略估计,这些资金可直接用于消费补贴的规模在200-300亿。地方政府或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予以支持,规模或达50-100亿。政府补贴对于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参考上一轮“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2009年-2011年,中央财政累计补贴320亿,带动新增消费超3,500亿。以此测算,今年政府财政补贴或拉动增量消费2,500-4,000亿,或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0.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加大支持力度,发放配套消费贷款,降低门槛和利率。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拉动消费、扩大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释放相关行业的产能压力。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您好!为了更好的体验我们的服务,请您 OR


评论一下

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甘肃方正,一分钟完成注册

Copyright © 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5002760号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1号(南关什字民安大厦B塔8楼) TEL:0931-8106136